日期:2022年6月11日(星期六)
講題:探尋禮樂文化的根本 —— 詩教在當代社會的意義與實踐
主講:劉衛林博士(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部講師)
內容:
傳統詩歌以精練的文學語言,豐富的藝術表現力,深刻而廣汎地感動讀者,是影響社會風教以至建構禮樂文化的根本所在。講者除闡明詩教與禮樂文化的密切關係外,並通過不同作品的舉析,説明如何藉着詩詞欣賞與學習,而得以提升品德教育;並進一步從教學角度,探討詩教如何在當代社會中得以推行及實踐,從而成就當下禮樂文化的開展與推行。
報名連結:(按此至第二年度系列活動九)
日期:2022年6月18日(星期六)
講題:校訓與禮義教化 —— 學校品德教育的反思
主講:施仲謀教授(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)
內容:
香港學校校訓大多受儒家思想影響,體現對傳統道德、中華文明的傳承,其共同點是强調「禮義」。講者介紹對香港學校校訓的研究結果,從而討論禮的重要性,探究禮的多層涵義,並分享傳承禮樂教化的現代價值,以期對中小學德育有所啓迪。
報名連結:(按此至第二年度系列活動十)
日期:2022年6月25日(星期六)
講題:禮育在學校的推行與啓發
主講:朱崇學老師(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(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)嘉許狀)
內容:
一般視「禮」為德育的一種,原來「禮儀三千」自有其獨特之處。「古者名位不同,禮亦異數」,禮引出了對身份角色的認同,類似今天的公民教育。孔子說︰「克己復禮為仁」,禮儀背後帶出了對日常言行的反思,類似今天的情境教育。講者以「禮育」為中心,分享在學校推動德育與公民教育的經驗,既經歷成功,也經歷失敗,也得到一些古為今用的啓發。
報名連結:(按此至第二年度系列活動十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