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桌禮儀背後的準則是什麼呢?我們只要想想,吃飯的時候是否人人擁有一個舒適的環境?而這就必須要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。學會照顧別人,就是最重要的一點。
小時候母親教育我們吃飯別像豬吃餿一樣,發出沙沙聲音,也不要張大嘴巴,那是因為食物可能很容易掉下來。中國古代社會的父母都會教導兒童「食不言,寢不語」,因為在吃飯的時候,大聲講話是很不禮貌的。
在吃西餐時我們也要遵守一個原則,就是餐桌禮儀是有不同等級的。西餐有國宴級別和私人家庭級別,當中有很多程序儀式需要跟從,擺放的器皿餐具也有不同。
在中國,古代國宴往往擺放青銅器皿以示隆重。《左傳》曾記載一則故事:春秋時期宋國國君由於與宰相存有矛盾, 在國宴上不分食物給宰相;那個宰相感到氣憤,不顧禮儀而直接用手從食器中抓東西吃;國君看到後很生氣而大臣也覺得自己得罪了國君,最後竟然起兵叛國。
傳統社會的餐具禮儀延續至今,其實都是承載了一些文化內容。例如筷子有一定的用法,背後有其意義;而使用餐具不能發出聲響是怕會影響別人用餐。事實上有些國家是可以接受用手吃飯的,但在中國就不可以了,因為這是在侮辱主人。
《史記•項羽本紀》記載劉邦和項羽他們吃食物也需要分吃。樊噲進去帳篷幫助劉邦解圍時,項羽便給他一大塊豬肩肉,當時樊噲將這塊豬肉放在盾牌上,再用刀劍割開來吃。由此可見,中國古代已經有切肉吃的規矩。後來中國人烹調的方式變成先切好再作烹調,在吃的時候要使用筷子,因為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我們是野蠻的。
西方也有類似禮節,例如英國人的餐桌禮儀其實是學自法國古代的宮廷禮儀。簡而言之,人類都是向更高級的文明禮儀學習的;而當時法國比較先進,英國落後,,所以英國人學餐桌禮儀就學法國人那一套規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