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推动「礼行天下」文化传承计划的两年间,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到国内和本港学者、教师,主持讲座,分享心得;又蒙各校教师雅爱,设计教学计划,并加以落实应用。凡此种种,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:首先,古礼今用,仍然有其活泼的生命力;其次,学校参与的覆盖率非常高,说明传统礼义精神受到教育界的肯定和认同;再者,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多元化,都让大家耳目一新。这些成果,我们都必须好好珍惜,加以保留,所以编制成这一册《古礼今用:礼义诠释与实践成果》。
「礼文化学术讲座暨学与教分享」第二年度系列活动(十一) 讲题:礼育在学校的推行与启发 主讲:朱崇学老师(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(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)嘉许状) 内容:一般视「礼」为德育的一种,原来「礼仪三千」自有其独特之处。「古者名位不同,礼亦异数」,礼引出了对身份角色的认同,类似今天的公民教育。孔子说︰「克己复礼为仁」,礼仪背后带出了对日常言行的反思,类似今天的情境教育。讲者以「礼育」为中心,分享在学校推动德育与公民教育的经验,既经历成功,也经历失败,也得到一些......
「礼文化学术讲座暨学与教分享」第二年度系列活动(十): 讲题:校训与礼义教化 ── 学校品德教育的反思 主讲:施仲谋教授(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教授) 内容:香港学校校训大多受儒家思想影响,体现对传统道德、中华文明的传承,其共同点是强调「礼义」。讲者介绍对香港学校校训的研究结果,从而讨论礼的重要性,探究礼的多层涵义,并分享传承礼乐教化的......
「礼文化学术讲座暨学与教分享」第二年度系列活动(九): 讲题:探寻礼乐文化的根本——诗教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实践 主讲:刘卫林博士(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部讲师) 内容:传统诗歌以精练的文学语言,丰富的艺术表现力,深刻而广泛地感动读者,是影响社会风教以至建构礼乐文化的根本所在。讲者除阐明诗教与礼乐文化的密切关系外,并通过不同作品的举析,说明如何借着诗词欣赏与学习,而得以提升品德教育;并进一步从教学角度,探讨诗教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得以推行及......
「礼文化学术讲座暨学与教分享」第二年度系列活动(八):中学学与教分享 分享学校: 裘锦秋中学(屯门)(第一届礼文化教学奖励计划礼文化优秀教师奖得奖学校) 讲题:礼与日常生活——由「开门七件事」说起 讲者:张镇良老师、邓晓澄老师 荃湾圣芳济中学(第一届礼文化教学奖励计划礼文化优秀教师奖得奖学校) 讲题:从社会服务体验礼文化 讲者:余明威副校长、吴凯欣老师